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位居第四 增长态势明显
中国工程院等机构于近日发布《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》。《报告》显示,2019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位居第四,属第三阵列。

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位居第四 增长态势明显

来源:新华社2020-12-27

新华社电(记者 彭韵佳)中国工程院等机构于近日发布《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》。《报告》显示,2019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位居第四,属第三阵列。

“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由规模发展、质量效益、结构优化、持续发展四个分项数值构成,能综合反映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。”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介绍,基于世界银行、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的最新数据,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利用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,对9个国家进行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测算。

“这几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在进步,与发达国家差距在缩小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说,自2012年至2019年,中国、美国、德国等5个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呈现增长态势,中国增长最为明显,增长数值为18.53个点。

《报告》显示,2019年,中国、美国、德国、日本等9个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排名及所处阵列相较2018年均未发生变化。美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持续高于各国,处于第一阵列,综合优势突出;德国、日本稳居第二阵列,相对优势明显;中国、韩国、法国、英国处于第三阵列,中国居前。

从中国各分项指数来看,“规模发展”仍是制造强国进程中的主要支撑力,制造业总体上仍未摆脱规模拉动的发展路径,中国在“质量效益”、“结构优化”、“持续发展”三项数值总值较2018年均略有提升,但与第一、第二阵列国家仍有差距。其中,中国成为各国中唯一实现“质量效益”分项数值持续增加的国家,但因绝对差距明显且提升幅度较小,质量效益仍是我国制造业的最大弱项。

作为“制造强国战略”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,《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——技术路线图(2019)》显示,预计到2025年,通信设备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、输变电装备、纺织技术与装备、家用电器五个优先发展方向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,成为技术创新的引导者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介绍,为持续推动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,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,深度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制造业发展新空间;突破制造业增加值率提升瓶颈;遏制基础产业占比下降趋势;加大制造业创新支持力度,持续促进优质要素资源向制造业有效集聚。

无障碍
首页 | 新闻 原创 视听 | 问政 评论 专题 | 区县 娱乐 财经 | 旅游 政法 直播 |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| 房产 健康 汽车 |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|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| 信用
  • 站内
站内
分享
新浪微博
腾讯微博
微信
QQ空间
QQ好友

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位居第四 增长态势明显

2020-12-27 06:30:40 来源: 0 条评论

新华社电(记者 彭韵佳)中国工程院等机构于近日发布《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》。《报告》显示,2019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位居第四,属第三阵列。

“制造强国发展指数由规模发展、质量效益、结构优化、持续发展四个分项数值构成,能综合反映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。”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介绍,基于世界银行、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的最新数据,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利用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,对9个国家进行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测算。

“这几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在进步,与发达国家差距在缩小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说,自2012年至2019年,中国、美国、德国等5个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呈现增长态势,中国增长最为明显,增长数值为18.53个点。

《报告》显示,2019年,中国、美国、德国、日本等9个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排名及所处阵列相较2018年均未发生变化。美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持续高于各国,处于第一阵列,综合优势突出;德国、日本稳居第二阵列,相对优势明显;中国、韩国、法国、英国处于第三阵列,中国居前。

从中国各分项指数来看,“规模发展”仍是制造强国进程中的主要支撑力,制造业总体上仍未摆脱规模拉动的发展路径,中国在“质量效益”、“结构优化”、“持续发展”三项数值总值较2018年均略有提升,但与第一、第二阵列国家仍有差距。其中,中国成为各国中唯一实现“质量效益”分项数值持续增加的国家,但因绝对差距明显且提升幅度较小,质量效益仍是我国制造业的最大弱项。

作为“制造强国战略”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,《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——技术路线图(2019)》显示,预计到2025年,通信设备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、输变电装备、纺织技术与装备、家用电器五个优先发展方向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,成为技术创新的引导者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介绍,为持续推动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,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,深度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制造业发展新空间;突破制造业增加值率提升瓶颈;遏制基础产业占比下降趋势;加大制造业创新支持力度,持续促进优质要素资源向制造业有效集聚。

亲爱的用户,“重庆”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“新重庆”客户端。为不影响后续使用,请扫描上方二维码,及时下载新版本。更优质的内容,更便捷的体验,我们在“新重庆”等你!
看天下
[责任编辑: 石月 ]
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
精彩视频
关闭